當然,這應是在公立學校的情況,因為把子女送入有宗教背景的學校,多不會反對子女參與宗教課。
隨著男子上下班的方式和路線不同,在路上與異性相遇的機率也有所改變。雖然這句話可解釋為好幾種涵義,但這裡用來表示:與綜合評價零分的人分手後,就會遇到一百分的完美人選。
現在,讓我們把值得探討的優秀問題列出來: 我的理想對象在哪裡? 我的戀愛對象究竟有多好? 何時才能遇到人生中最完美的那個人? 【約會公式】 我居住地的人口數→其中異性的比例→在路上相遇的機率→年紀相仿的機率→教育環境相似的機率→感受到對方魅力的機率→屆時還活著的機率。面對如此難的問題,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科學。何時該是最後一場戀愛呢?我們先假設一下。現在總算明白了,我的理想對象原來連構成一個完整的人都有困難,理想對象終究只是場遙不可及的夢。簡單說,這個題目是要了解交往對象的綜合評價分數,以最客觀的個人資料(包括年齡、外貌、身高、財產、收入、職業、學歷、家庭環境、人脈和宗教等)為基礎,進行等級評價的婚仲公司,對此也有很多曲解部分,無法隨意對外公開。
寂寞的母胎單身的英國經濟學者彼得・巴克斯(Peter Backus) 沒有女朋友, 朋友都知道原因出在哪,他自己卻不明白。只是它會丟出各種相關的好問題,用最高機率找出最接近核心的答案。SOI指數連續翻正,亦呈現往反聖嬰天氣狀態前進的趨勢。
根據美國農業部最新報告,其上調中國全年黃豆進口需求至9900萬噸。同時,原為全球最大黃豆出口國的巴西因境內供給出現緊張,導致巴西黃豆價格上揚,中國因此轉向從美進口大量黃豆,使得美國對中國的黃豆出口量持續上升,給予近期CBOT黃豆期貨強勁的漲勢最新年度為預測值,每月9~12日更新近三年數值(前值修正)。1. 供給端調整進程:黃豆、小麥、玉米皆為震盪趨勢 觀察9月黃小玉三者2020年5月~2021年4月的供給年增,分別為3.408%(前3.578%)、2.123%(前1.801%)、2.661%(前3.479%),黃豆和玉米紛紛下調三者全年供給,初步判斷為8月乾旱及颶風導致收成前景出現緊張。
根據美國農業部最新報告,其上調中國全年黃豆進口需求至9900萬噸。Photo Credit: 財經M平方 中國對黃豆的進口需求自疫情後持續好轉。
2. 需求端調整進程:黃豆持續上調、小麥持續向下、玉米維持震蕩 觀察9月黃小玉三者2020年5月~2021年4月的需求年增,分別為4.852%(前4.537%)、0.356%(前0.400%)、3.603%(前3.894%),唯獨黃豆需求上調。Photo Credit: 財經M平方 Photo Credit: 財經M平方 農產品基本面還有哪些趨勢?更多完整內容,都在財經M平方網站上。註:美國農業部(USDA)的農產品供需預測報告(WASDE)中,年度起始月份以5月為基準,故2021年數據期間為2020年5月~2021年4月,以此類推。Photo Credit: 財經M平方 Photo Credit: 財經M平方 供給面:北美乾旱地區擴大,黃豆產量前景出現緊張 從供給面來看,美國農業部於前幾個月上調黃豆產量,卻在本次報告中下調黃豆產量。
若觀察5月至今的調整進程,三者皆在震盪。初步判斷最直接的原因為北美近月乾旱持續擴大,加上8月中受到颶風侵襲,威脅黃豆生長,收成前景出現隱憂,也讓美國農業部於本次報告下調美國黃豆每公畝、境內的生產量。若觀察5月至今的調整進程,可以發現黃豆需求持續上升,而小麥則持續下調,玉米需求則起伏不定。小麥則持續疲弱,供需兩端失衡。
觀察ONI指數連續兩月翻覆,且持續接近反聖嬰的絕對值。根據中國最新農業部報告,生豬存欄7月年增率13.1%,養殖業好轉之下推升飼料需求上行,黃豆、玉米的進口需求逐步回升。
整體而言,黃豆需求端持續強勁、供給端產量出現隱憂,在此現象尚未結束前有望繼續支撐黃豆價格。此外,在全球景氣持續復甦之下,美國農業部於最新報告中上調本年度全球對黃豆的進口量至1.63億噸,同時再次下調年度存貨200萬噸至9300萬噸,透露黃豆前景依舊看好。
Photo Credit: 財經M平方 此外,根據美國農業部對天氣的監測,太平洋面溫度持續偏高,逐步朝向反聖嬰趨勢進行,亦對黃豆收成不利。【MMPRO體驗活動開跑】點擊連結立即享有14天免費試用,馬上兌換優惠碼,為自己的投資負責。受疫情衝擊,許多商品期貨價格皆在疫情間大幅下跌,農產品如黃豆、小麥、玉米期貨價格也難逃兇猛跌勢。同時,原為全球最大黃豆出口國的巴西因境內供給出現緊張,導致巴西黃豆價格上揚,中國因此轉向從美進口大量黃豆,使得美國對中國的黃豆出口量持續上升,給予近期CBOT黃豆期貨強勁的漲勢。Photo Credit: 財經M平方 Photo Credit: 財經M平方 Photo Credit: 財經M平方 整體而言,就三者的供需兩端、存貨等方面來看,黃豆的基本面最為穩健,需求復甦強勁。SOI指數連續翻正,亦呈現往反聖嬰天氣狀態前進的趨勢。
整體來看,全球及中國對黃豆需求強勁且黃豆基本面優於玉米,黃豆行情趨勢相對更為穩健。那麼後續便要問的是,行情能延續嗎?哪項投資商品更為看好?本文將解析最新美國農業部(USDA)報告,從供需基本面著手,逐一檢視各項期貨的關鍵趨勢。
但隨著各國解封,農產品基本面由黃豆領軍翻正,同時在美元弱勢以及中國強勁需求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黃豆、小麥、玉米(簡稱「黃小玉」)期貨價格開始上升,疫情間至今的報酬率17%、-1%、12.5%。同時,中美貿易戰第一階段協議發酵,中國將大量進口美國農產品,其中聚焦在黃豆及玉米的購買,也讓美國農業部持續上調全年黃豆的需求量。
收成前景的不確定性,亦使得黃豆期貨價格上升。從我們所編製的基本面指數來看,唯獨黃豆翻正,黃豆的行情也節節上升,投資價值浮現,因此以下針對黃豆進行深入分析,行情延續的可能性
華人農曆7月剛過,台灣量販店的中元節廣告依舊創意放送,將商品串連人、鬼兩界,透過祭祀,安魂安人。NHB為新加坡累積文化資本的做法就是盡可能地將新加坡與東南亞文化產生連結,並透過出版書報、研究和策展,廣泛地論述族群、文化、展覽、藝術品、宗教、生活、服飾和食物等議題,NHB明白新加坡欠缺「傳統與深度」的優勢,所以在推廣無形文化遺產的策略上,不以傳統自居,改以捍衛新價值的態度,賦予無形文化遺產新的文化意義,像對於美食遺產的操作,NHB不爭辯新加坡美食的傳統來源,但主訴新加坡飲食的在地風味與情感。一碗白飯加滷肉,一糰糯米佐青木瓜絲,一張薄餅配印度拉茶,平常不過的飯菜,放在不同的文化脈絡上,立刻締造出不同的飲食敘事,而人際之間的互動故事,往往由此出發,情節無限,韓劇《大長今》(2003)、新劇《小娘惹》(2008)、日劇《深夜食堂》(2009)及台劇《含笑食堂》(2013),都擅於這類敘事,經由飲食,演繹出許多的想像空間與附加價值。新國的美食,以華人、馬來人、印度日和少數西方移民的飲食為基底,多元互融後再加入南洋風味,別具一格,因此新加坡國家文物局(National Heritage Board, NHB)將美食視為活的遺產,並於2018年將其納入國家級的無形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成為國家文化特色。
Photo Credit: 張雅粱 海上的夢想之家 ,筆者攝於新加坡地鐵站 新加坡是個很懂得創造飲食敘事的國家,從戲劇到節慶,甚至運用飲食敘事的軟實力,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申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以下簡稱申遺),在實踐飲食的精神上,這個國家愛吃、懂吃,享受吃,也深知如何建構飲食文化,將飲食敘事從生理層面拉抬到精神意志,透過飲食談觀光、談文化遺產,談多元社會,也談國家認同。直到1970年,新加坡政府才開始建立小販中心,集中管理街頭攤販,使小販中心成為「社區飯廳」,現已設置一百多個小販中心,如麥士威熟食中心(Maxwell Food Centre)和牛車水美食街(Chinatown Food Street)等。
Photo Credit: 張雅粱 慶讚中元,筆者攝於新加坡 飲食敘事,顧名思義,是從飲食說故事,當代的飲食敘事,憑藉著網路,造就出不少網紅,他們都很懂得創新,不墨守成規。儘管嘲諷不斷,但並不影響新加坡的決心,因為新加坡爭的不是傳統,而是賦予小販文化新的文化意義。
由於美食容易親近,有助重新洗版國家的既定印象,因此東南亞國家的觀光宣傳影片,也多以美食美景為主調,各國用不同的語言傳佈著相同的訊息:美食美景,享受人生。這一連串的廣告、商品、消費與祭祀全賴「飲食」串起敘事,飲食敘事的表象是食物,但精彩的往往是敘事本身。
既無特別之處,那新國申遺之舉必定引發鄰國不滿,特別是馬來西亞,因為馬、新兩國有許多的共享文化,馬來西亞人認為該國的街頭食物甚至遠勝新加坡。事實上,人體由地、水、火、風四大組合,當往生四大皆空後,自是不用再依賴飲食維生,但在華人日常裡,民以食為天,希望想像中的祖先,也能在無形境界裡,豐衣足食,所以鬼月習俗至今仍盛行於東南亞,例如新、馬華人會在中元普渡時,恭請民間神祇大士爺坐鎮,並準備各式供品慰勞十方好兄弟,以祈求來年平安順遂。細究新加坡的小販文化並無特別之處,其歷史可追溯至19世紀中葉,當時小販在新加坡的街頭出售各種食品,後來歷經英國殖民、二戰等時期,新加坡的街頭小販雖照顧過許多勞動人口,但也因環境衛生的問題而屢遭取締。飲食貫穿日常,連接文化脈絡,但常常人們會關注日常,討論今日的餐點與外賣,卻容易忽略文化脈絡的重要性。
前不久,《關鍵評論》國際版以國家軟實力為議題,刊載了中國網紅李子柒的故事,在中國大陸,紅夯的美食博主除了李子柒外,還有雲南妹子滇西小哥,兩人的網路聲量位居伯仲,李子柒擅長飲食全生態的拍攝手法,從食材的播種、長成、採收、烹調到飲食一氣呵成,而滇西小哥的影片則是點亮雲南風味,由食材連結日常、族群與風土人情,兩者的創新點都是利用飲食創造敘事空間,引發共鳴,使人在觀看的當下,不自覺地進入博主所創造的飲食文本,刺激感官與感受。我在新加坡地鐵內,看到一幅有趣的兒童畫,小朋友透過蠟筆描繪海上的夢想之家,這幅畫的生動在於煙的隱喻,行走中的船吃了油冒出黑煙,就像開伙中的家,需要飲食,同樣炊煙裊裊,生氣十足,透過幾個簡單符號,架構出生動的飲食敘事,這是新加坡兒童的飲食想像力。
NHB是新國無形文化遺產的重要推手,該局成立於1993年,隸屬於文化、社區暨青年部,近年大力推展文化遺產以及博物館教育Photo Credit: 張雅粱 海上的夢想之家 ,筆者攝於新加坡地鐵站 新加坡是個很懂得創造飲食敘事的國家,從戲劇到節慶,甚至運用飲食敘事的軟實力,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申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以下簡稱申遺),在實踐飲食的精神上,這個國家愛吃、懂吃,享受吃,也深知如何建構飲食文化,將飲食敘事從生理層面拉抬到精神意志,透過飲食談觀光、談文化遺產,談多元社會,也談國家認同。
飲食貫穿日常,連接文化脈絡,但常常人們會關注日常,討論今日的餐點與外賣,卻容易忽略文化脈絡的重要性。這一連串的廣告、商品、消費與祭祀全賴「飲食」串起敘事,飲食敘事的表象是食物,但精彩的往往是敘事本身。